平常我大概不會主動去翻閱這類的書,但是一翻閱這本【島嶼的餐桌】卻欲罷不能,甚至看的眩然欲泣,這裡頭怎麼有那麼多媽媽的味道!

 

仔細的一看原來作者是彰化人,所以她的許多美食記憶,也是深藏在我心中不曾翻閱的美好記憶。

 

我一頁一頁翻著,看著這一道道平凡的菜色,回憶起媽媽在廚房的背影,回憶起一家人在餐桌上的景色。這些菜色也許不是真的那麼美味,但是時間的加持,回憶的輔助,親情的加味,使得每一道菜都變的豐富了起來,都變成了人間最美的滋味。

 

譬如說炒飯,我喜歡料多味美的炒飯,最好配料超過飯量。但是,媽媽的炒飯通常都只有蛋花跟肉絲,再淋上些醬油,有著蛋香跟醬油香的炒飯,我依然吃的津津有味。

 

譬如湯麵,誰說湯麵一定要有高湯才會美味,媽媽就像作者的母親一樣時常都是一瓢清水,一把青蔬就煮出一碗熱騰騰美味的湯麵。

 

譬如鹹粥,台北的鹹粥怎麼可以叫鹹粥呢?(那是湯泡飯吧?)鹹粥不就是應該有蝦米、肉絲,再依不同的季節加入蚵仔、芋頭、菜豆、或是金瓜等當季食材,然後熬的軟爛。這樣才能成就一碗料多味美的鹹粥啊!

 

譬如端午節一定要吃的肉粽,我偏偏不愛外頭有十幾樣材料的肉粽,而只愛媽媽那只有香菇滷肉的肉粽。

 

譬如豬油,雖然我們家不時興豬油拌飯,所以我對豬油拌飯實在是沒什麼特殊的感情,但是豬油在我小時候可是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,而且往往就是從一大塊肥豬肉榨出來的。記得我和作者一樣,等媽媽炸好油粕仔(豬油渣)後,我就會挑啊挑的,挑出有帶點瘦肉的油粕仔當零嘴吃,這些帶點瘦肉的油粕仔真是香噴噴又酥脆美味。現在因為健康因素,豬油已經許久未曾出現在我家餐桌,要不是看這本書,這油粕仔的記憶似乎就一直深藏在我的心中。

 

還有白菜滷、過年時的筍乾、補力氣的鱸魚湯,還有還有~別人家都是炒的,而我家小時候卻都是煮成湯的蕹菜湯(空心菜)。

 

清明節一定要吃的潤餅捲,冬至大家一起搓圓仔,還有夏天一定是跟著蝦米炒的蒲仔。

 

好多好多媽媽的美食記憶,跟著這本書一一的浮現惱海,讓我欲罷不能,迫不及待的把它讀完。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中部的遊子,一定也會跟我一樣隨著作者的文字走入自己的時光隧道。


島嶼的餐桌:36種台灣滋味的追尋 / 作者:陳淑華 / 遠流出版
作者部落格:我家的餐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niegar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